2023年9月,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校招宣讲会上,星环聚能CEO陈锐作了题为《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的公开演讲,正式启动公司的秋季校园招聘。
从清华毕业20多年来,陈锐经历了多次职业转换和挑战,不变的是,他一直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2012年从澳洲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之后,陈锐选择了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2016年,陈锐与两位清华校友联合成立硕橙科技。陈锐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只要愿意努力,任何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2018年以来随着大量聚变相关技术的突破,让陈锐察觉到欧美资本市场上的新动向——很多大型投资机构或顶尖科技投资人纷纷将视野聚焦到可控核聚变赛道。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在从清华工程物理系毕业18年后——2021年,陈锐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同班同学谭熠联手创立星环聚能。星环聚能致力于聚变能商业应用及相关技术研发,以建成商用可控聚变堆为己任,潜心于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专注成长为集研发、设计、运维于一体的全球顶尖的聚变能科技企业。
大学毕业生在踏入社会时,难免会面临着理想和现实的两难选择。陈锐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讲述二者结合的可能。聚变事业本身就是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结合:聚变能代表着数十万亿美元的新型能源市场,拥有巨大的现实经济价值;聚变能本身不仅仅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终极能源,还意味着人类可以向下一个文明阶段跃迁,具备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当下这个大国科技竞争的年代,可控聚变行业兼顾现实利益和理想情怀,是广大顶尖学子科技报国的绝佳行业选择。
根据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核聚变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有80%以上的聚变公司认为人类至少在2030年可以实现聚变发电。今年,美国商业化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与微软公司签订了全球首份购电协议,将商业核聚变能源上市的时间提前到2028年。
可控核聚变产业正进入迸发式增长期,现在,全球有44家商业化聚变公司,其中中国有3家。同时聚变产业的融资节奏与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近三年内全球聚变公司的总融资额接近50亿美元。
创立不到两年,星环聚能业已完成多项研发工程突破:不到5个月,公司不仅完成了电源系统、整体控制、诊断系统等所有装置运行相关的重要系统,也实现正常的欧姆放电并获得了第一等离子体;同时,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正同步进行下一代装置CTRFR-1的第一饼高温超导环向磁体线圈的研制,该线圈的最大磁场强度将达到15T左右,预计于明年第2季度前完成该高温超导磁体的建造与测试工作。
2024年第2季度,公司将开始建设基于高温超导的球形托卡马克装置CTRFR-1,该装置核心指标参数将达到聚变条件,彻底验证公司方案及可控聚变的工程可行性。公司随后便会启动可控聚变商业示范堆CTRFR-2的设计和建造工作,在这个阶段,公司将考虑第一壁、氚增殖、防中子辐射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稳步推进公司聚变能商业化目标的实现。
如此令人激动的聚变商业化发展进程,需要更多的聚变科学、低温工程、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加入。星环聚能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一起实现人类划时代的能源革命。
投递简历方式
1.邮箱投递:hr@startorus.cn
2.扫描二维码投递: